|
一提起雾霾天,人们往往很自然地将其归咎于火电厂燃煤,继而归咎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
“富煤、贫油、少气”,这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高达约70%。这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情况迥异。据预测,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仍然会持续到未来二三十年,对火电厂口诛笔伐改变不了现状,要求能源结构一夕之间调整亦不现实。
诚然,煤炭消费与雾霾呈正相关关系,减少燃煤排放是必然趋势。近来国内“煤改气”项目大量上马,“煤改气”真的是拨开雾霾见蓝天的良方吗?事实上,“煤改气”没那么简单。且不说巨大的成本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单从我国能源结构来看,就不适合将其全面推广。“煤改气”将对我国本已稀少的天然气资源造成冲击,加重天然气短缺状况,进而抬高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大能源安全风险。能源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各地一哄而上“煤改气”实非明智之举。
雾霾天不仅仅是电厂燃煤造成的,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施工扬尘都是形成雾霾的原因。有专家认为,燃煤虽然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指电厂的燃煤,而是大量的工业锅炉、炉窑及生活散烧燃煤。同样燃煤量条件下,燃煤电厂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与散烧煤相比要小得多。因此,不能简单地说燃煤就排放多,排放多就影响大,不管不顾地把雾霾天罪魁祸首的“黑锅”往电厂头上扣。
加快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提高清洁煤电发展水平,目前看来是比“煤改气”更为可行的办法。
清洁煤电的发展有赖于技术的进步。目前,世界各国已有不少“绿色煤电”的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现“绿色煤电”近零排放目标的关键,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受到各国政策制定者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据初步统计,全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电站30余座,总装机约1万兆瓦;在建和拟建的IGCC电站约40余座,总装机约两万兆瓦。这些电站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韩国、印度等国也在积极推动IGCC的发展。
作为煤炭大国,我国煤炭领域的研究从未间断,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十分成熟。煤电环保工作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污染控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统计,我国有脱硫装置的机组2012年底比2005年底增长近13倍,全国脱硫机组占煤电机组比例接近100%,其中烟气脱硫机组比例约为90%,脱硫效率在90%左右,而美国还有超过20%的机组未装脱硫装置。
除改进技术外,加强管理也是重要一环。我国对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趋严,新修订的排放标准限值比发达国家还要严格。我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以来,以减少PM2.5排放为目的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和各种环保要求全面趋严,新一轮的电厂污染控制技术改造正在进行,燃煤电厂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减少。
如果我们继续把煤电当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不仅会继续迷失在对雾霾认识的“雾霾”中,而且可能贻误拨开雾霾见蓝天的时机。立足当下国情,做好煤炭文章,才是实施能源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