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地址:宝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24路
◆ 电话:0917-3565010
◆ 传真:0917-3565020
◆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业内资讯
中国节能减排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12-12-27 浏览次数:19

CER Subject study 课题研究

 

中国节能减排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节能减排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节能减排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虽然,2009年中央就提出了“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针,“十一五”规划已将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指标下达,各地贯彻这一重大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能源紧张、消耗偏多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相当强烈。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污染排放方面对世界的承诺,仍然是悬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压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将节能减排这一重大方针落实到我国经济结构的方方面面去。。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等部门专家深入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宝鸡市,进行了“节能减排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专题调研,以期通过“解剖麻雀”的办法,深入了解基层贯彻节能减排方针的状况,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探求加快节能减排步伐的对策。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重点项目区域和三线工业基地,具有老工业区的完整经济生态。这次专题调研活动的案例解剖点,选在宝鸡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陕西海浪公司。陕西海浪公司是一家综合经营的集团性企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就和高等院校密切协作,坚持科技兴企、创新立业,15年间经济规模扩大了30多倍。下属4个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先后推出4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个个堪称环保示范性产品,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其中如“海浪高效节能微排放锅炉”,比普通锅炉节煤30%,污染物仅是国家标准的1/150,仅此一项在全国推广开来,就可以节约煤1亿8千万吨;他们研发的生物型抗菌除臭剂“万洁芬”,可以“吃”掉空气中的臭分子,破解了长期靠化学除臭造成二次污染的世界环保难题,为提高我国空气环境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最近他们又发起并联合高等院校和环保研究机构,启动了使陈腐垃圾100%无害化、资源化的研究。这一系列创新、科研活动,都是在国家事先无立项、无拨款的情况下,由企业自发启动搞成的,具有鲜明的标本示范意义。通过解剖陕西海浪公司这个经济细胞,我们深MN 深感到,要加快我国全局节能减排的步伐,必须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依靠创新加快节能减排,并对全局做出贡献的企业,国家应从政策上、资金上、税赋上给予他们更加有力的扶持,以调动广大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升微观节能减排水平,形成“墨迹扩散效应”和累积效应,加快我国全局节能减排的步伐,为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全局节能减排是必由之路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消耗大,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加剧。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未来20年将是我国资源消耗强度最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鉴于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对严峻,要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在加强全民宣传教育的同时,寻找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扎扎实实地推进节能减排的落实。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能否成功的关键却在企业,而企业的真正动力则在于它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跨国企业如联想、google、IBM、微软等多家公司和机构,已共同发起了绿色地球数字护航计划,利用自己的科技创新实力,将气候与节能计划推广到整个产业链。我国一些富于远见的企业,象陕西海浪公司这样的先行者,也早已洞悉时代发展的趋势,开始了节能减排的创新开发。这是整个国家落实节能减排的强大内驱力。利用国家手段的有力杠杆,为这些率先行动的企业排忧解难,进而促进全局的节能减排,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我国依靠企业自主创新来推动节能减排的框架、配套措施,以及创新成果的推广体系并未建立起来,产业之间的不均衡,地域差异仍然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能减排方针的全面落实。
    1.企业自主创新力量增大但亟须扶持引导 据中国科技统计中心统计,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与实验(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支出总额的69.1%,政府支出占24.7%,高校等支出占6.2%,显然,企业早已超过政府下属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成为全社会科研活动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支柱。企业自办的科技研发机构实力增强、技术人员逐年增加,中国科技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06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科技机构的占总数的23.2%,企业科技人员达到189.2万人,同比增长了12.7%。其他形态的中小型企业科研力量也在不断增长。我们这次调研的陕西海浪公司,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起,就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同盟,由企业按照市场和生产需求出题目,院校和企业科研人员联手攻关,接连取得了十多项科研创新成果,除了“外部借力”陕西海浪公司还在本世纪初投资300万元,建起企业自己的“海浪生物研究所”。使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大增强,在我国这个新兴经济体内,像海浪公司这样靠科技创新的哺育而实力大增的“经济细胞”何止千万,如果国家给予有力的扶持和引导,必将成为推进我国节能减排的强大内驱力。

 2.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尽管国家财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扶持比重在逐年增加,从去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明确规定支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并对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给予税收优惠,但是,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实施到市场化经历的时间长,投资风险大,预期收益不明朗,使企业融资依然十分困难。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出于短期盈利的考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评估较高,惜贷或缓贷的情况突出,政府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且主要流向科研机构和高校,企业很少能获得政府直接投资。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利于节能减排措施在基层的迅速落实。我国企业自筹科技活动经费一直占80%左右,且呈增加态势。从全局来看,这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如陕西海浪公司靠自身力量研制出了接近“0”排放的“海浪高效节能微排放锅炉”,经测算,推广后每年可为我国节约煤炭1.8亿吨;同时还研制出当今世界最洁净的环保除臭杀菌剂,为净化我国空气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研发到建厂投产,他们没得到一点国家科研投入,反而背上了近2000万元的创新债务,严重影响了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后续科研项目(陈腐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顺利开展。像这样,企业发展反而受到创新之累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政府应该有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使企业能的更好地开展自主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转换。
    3.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制度支持缺乏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和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明确了带有激励性的税费政策。但是,在国家法律层面,如产权法、专利法、反不当竞争法等法律还不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仍然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障,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
    4.地区资金人才分布失衡,不利企业创新 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差距较大,主要根源是资金和人才的不均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企业对外交流广泛,能吸引到丰富的科技人才,投入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中西部地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较多,虽然有色金属采选、航空航天、冶炼、煤炭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创新研发投入有限,企业装备水平不高,因此国家对中西部创新型企业,应给以更大扶持。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应该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在法律制度、外部环境、财税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上加以完善,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促使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更快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

二、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节能减排是举国的大事,当然需要全民行动,但是核心环节还在企业,促成变化的主要外因在政府。政府必须从政策、环境、资金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扶持,另一方面企业更需顺应时代要求,围绕节能减排大目标,调适企业行为。根据我们在陕西海浪公司专题调研的结果,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宏观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各级政府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各级政府特别是企业所在地的政府,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财力保障。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金.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基金数量较少、条件限制较多、支持力度不大、政府科技投入主要还是倾向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很少投入企业,而投入民营企业的就更少。因此,我国应当建立更多的鼓励自主创新的中央政府基金、地方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借鉴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例如英国的成熟经验,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基金,承担创新项目的融资担保,分担企业的创新风险,解决民营企业在创新中遭遇的融资瓶颈。此外,对于具备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政府应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对于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方面贡献突出的企业(如陕西海浪公司),国家应加大奖励力度,设立诸如“节能减排贡献奖”、“功勋奖”等奖项,籍以提升企业的后续研发能力、增强创新产品的市场转化和扩张能力。其次,利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要适应节能减排和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完善税制要素,优化税制结构,对于依靠自身力量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并进行市场转化的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减免税政策,使之得到前期科研和转化投产的经费补偿,而绝对不能“鞭打快牛”或“掐苗而食”。同时应尽快改变目前税制中对外企和本土企业实际存在着双轨制,否则,将导致本地企业无力投资,技术创新,进而逐步丧失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议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税前抵扣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税收优惠标准。其三,政府采购政策应向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产品倾斜.对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要求的创新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而我们目前政府采购的着眼点仍然过多地落在节约资金上,促进自主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政府采购评审方法中,应考虑自主创新因素,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并将此类规定明确载入政府收购和订购制度。其四,对自主创新的节能减排产品,在市场准入方面应制定灵活便捷的“绿色通道”。一些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政府审核机关没有现成的标准,往往审核启动迟缓,效率低下,或者照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达国家的标准生搬硬套,使具有明显节能减排效果的新成果迟迟难以进入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像陕西海浪公司研发的纯生物环保除臭剂“万洁芬”问世五年,为北京奥运会净化空气,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战士祛除足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研制的“海浪高效节能微排放锅炉”,节能减排效果极为显著,被称为“煤锅炉的一次惊人革命”,但一些地方在习惯势力影响下却设置不少障碍,使它难以快速推广。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尽快针对节能减排的创新产品,制定灵活便捷的市场准入“绿色通道”,使那些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始终处在市场领跑者的位置,并要求其他企业“见贤思贤”,共促节能减排方针的全面落实。
    2.以“标本”引导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为全局节能减排提供重要支撑企业是国家最富活力的经济细胞,企业不懈的自主创新,既为自己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同时也为全局的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陕西海浪公司是一家综合经营的高科技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创办之日起,就坚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环保为立业标准,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行自主研发。公司始终坚持“无创新的产品不上,非环保的产品不搞”,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中三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项属世界独创产品。已全部获得独立知识产权,并实现了向工业生产的转化。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自主创新中,海浪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短短十几年内经济效益猛增30多倍,同时也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海浪公司发展的这种模式应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样本。
    3.大力推广“产学研”合作模式,共破节能减排难关“产学研”合作是指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合作的科研开发方式。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技术人才普遍不足,科研条件普遍较差,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能与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市场运营能力形成优势互补,所以“产学研”合作能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创新水平和成功率。这一点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有特别意义。据美国小企业局的资料,在没有科研机构参与的技术创新中,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支出回报率都是14%,而在有科研机构参与的技术创新中,大企业的回报率为30%,中小企业则高达44%。对破解节能减排的诸多难题有着重要作用。海浪公司在创立初期自主研发能力很弱,对科研成果的寻求处于盲目状态。为此,公司勒紧裤腰带投资100多万元,在陕西省率先成为第一家民营科研机构——海浪生物研究所。同时他们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长期合作,密切配合,年年都出新成果,坚持“研制一个,转化一个,推广一个,储备一个”,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从而极大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该公司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和节能减排产品,都是在这种机制下催生出来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创新结合体”,对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易出成果,潜力巨大,国家应给以强大有力的支持,使其更好地带动一个地区节能减排整体水平的提高。
    4.动用行政力量,强力推广节能减排创新成果在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中,推行节能减排是一个困难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在这个困难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成果要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得到认可并广泛运用也十分不易。因此,政府应该动用行政力量,强力推广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以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事实上,在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中,开动政府机器,强力推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新技术、新成果的先例比比皆是,成效都十分显著。在这个问题上的任何游移、迟滞、都意味着对落后的保护,对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掉以轻心。企业围绕节能减排研发的创新产品,也只有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推广,才能降低普及的周期及成本,更好地为全局服务。政府行政力量的关注和介入,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生命力,大大降低创新产品的推广成本,消除不应有的人为障碍,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创新产品在节能减排中显效的周期。陕西海浪公司与西交大、春来公司燃烧专家通过艰苦攻关,开发成了当今世界唯一的“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锅炉机组”,可使煤炭燃烧总效率达到90%以上。它取得了五项国家专利,它完全打破了传统锅炉的结构形式,采用全新的涡流燃烧,超导传热、梯级回收余热和消烟脱硫技术,使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如能尽快在全国各地推广,每年不仅可使全国省煤1.8亿吨,还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3.6亿吨,少排放二氧化硫500多万吨,为全国人民节省采暖费110多亿元!同时大大降低我国空气污染。

这次专题调研中,我们在现场看到,这种锅炉烧煤后不出黑渣只剩下白色粉末,排气口上悬挂的白衬衣无焦无灰,完好如初,的确是一种节能减排的重大新发明。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发明成果,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却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它在和其他普通产品一起争挤市场时,不仅无力支付巨额的宣传、公关费用,甚至还遭到一些“谈煤色变”的环保人员的冷眼,得不到应有的签证。长此以往,这种重大创新成果的“循环资金链”就可能断裂,消亡在推广的半道上。这个实例为我们敲响了一记发人深思的警钟,国家应该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如制定“节能减排创新成果推广条例”,明确各级政府采购时对创新成果的倾斜政策,在全国范围下达推广文件等等,加快此类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普及化的步伐,使之充分发挥其节能减排的重大作用。综上所述,通过这次专题调研,使我们从微观和宏观的结合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加快中国节能减排的步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企业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排除创新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微观的技术创新推进宏观的节能减排,为我国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课题顾问:陆百甫,课题负责人:米建国、杜少牧,课题协调人:张诗雨,执笔:杨建龙、张诗雨、张勇)

 

 

版权所有:陕西宝鸡海浪锅炉设备有限公司 陕ICP备09005011号-1
Copyright © 2008-2012 hailangguo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宝鸡商务网